油气回收|论坛 - 油气回收技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61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油气回收重在有效管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zfs 发表于 2013-5-29 22:42: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环境报2013-05-08卞吉玮讯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汽车保有量迅速攀升,我国石油能源供应日趋紧张。如何高效使用石油能源、减少汽油挥发造成的大气污染,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油气回收技术孕育而生,并开始在节能环保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油气回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油气回收是指在装卸汽油和给车辆加油过程中,将挥发的汽油油气收集起来,通过吸收、吸附或冷凝等工艺中的一种或两种方法,减少油气的污染,或使油气从气态转变为液态,重新变为汽油,达到回收利用的目的。

  对整个石油行业来讲,油气回收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据CARB(美国加利福尼亚空气资源协会)对没安装油气回收装置的加油站的检测表明,每销售1000加仑(合2952kg)的汽油会有0.84磅(0.38kg)的汽油从油罐中通过呼吸损耗,另有8.4磅(3.8kg)的汽油会在加油过程中因挥发损耗。油罐区域内的油气排放量也很大,温度每升高1摄氏度,汽油会排出0.21%的油气,储存天数越多,罐内油气体积与油液体积之比越大。如果200万吨油存放在利用率为50%的油罐内300天,平均每天气温变化10摄氏度,就会有55万多立方米(约660吨)油气排放到大气中。

  不仅如此,油气主要成分有苯、二甲苯、乙基苯及其他碳氢化合物,多属致癌物质。由于大多数加油站建在城镇交通要道等人群相对集中地区,油气排放的空间高度也在人们呼吸带范围,因此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不能忽视。

  由此可见,油气回收不论是在节约能源上,还是在改善周边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上,都有积极意义。根据国外经验,并非安装油气回收装置就可以达到油气减排、回收的目的。在完成油气回收改造并开始运转的初期,各国都经历了设备运行不正常、回收效率不佳的状况。之后,建立了完善的油气回收体系和监督管理制度,才确保了良好的油气回收效果。

  北京是我国最早大规模启动并完成油气回收改造的特大城市,油气改造完成后也发生了油气回收系统密闭性不佳、气液比不正常、加油站末端处理装置人为停机、闲置或运行不正常等问题。借鉴欧美管理经验,北京市环保局在加强油气排放环保监管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包括下发加强油气回收系统管理的通知和罚款通知;在北京市机动车排放管理中心成立油气油品科,负责日常监督管理,并建立管理台账。同时,重新修订了北京市油气排放控制3项地方标准,提高排放限值等。

  作为国际型、特大型城市之一,上海开展对油气排放控制势在必然,特别是世博会的举行,更是推动了油气排放控制工作迅速展开。从2010年开始,上海市环保部门对全市范围内的加油站进行油气回收环保监测和评估工作,其中气液比首次检测合格率为91%。然而,在对前期已完成油气回收治理设施环保监测的加油站抽检结果表明,加油站安装的油气回收型加油枪的气液比一次检测通过率下降为66%,末端处理装置有1/4不能正常运行,油气回收型的加油枪存在“跳枪”、油气回收效率低下或油气回收功能障碍等问题。

  环保监管面临诸多难题

  通过对整个油气回收系统的运作及效率进行分析,从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正在影响整个油气回收系统的运行,并且阻碍了环保主管部门对其进行有效监管。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完善。我国在防治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大气污染物排放等方面已有法律规定,但对石油储运销过程中造成的大气污染方面的研究与管理工作相对来说开展较晚,有关法律法规仍有待完善。目前,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绝大多数条款针对的是污染物浓度超标情况,提及的污染物浓度均为化学指标,而极少针对物理指标超标情况。由于加油站系统油气回收环保监测中涉及的3项指标恰恰是物理指标,对于3项指标超标后的处罚细则尚属空白。国家与地方均缺乏对加油站系统油气回收的处罚细则。因此,制定相应的污染控制法规及管理办法,尽快使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控制与监督管理有法可依,已经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二是石油零售企业性质复杂。我国石油销售行业处于发展阶段,随着加油站数量的增长,油气挥发造成的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以上海市为例,中石化的加油站占全市加油站总数的近60%,中石油占近30%,民营加油站占10%。值得注意的是,中石化、中石油加油站中有相当多的加油站属于股份制,由于管理体制的特殊性,给企业管理带来一定困难。甚至出现股权双方在油气回收治理设施维护上相互“踢皮球”现象。不同管理体制并存,各种销售体系并存导致政府监管难度加大。此外,一些民营加油站在原有油站基础上改扩建,由于站内部分管路陈旧,改造后更新配套设施没有跟上,致使油气回收改造效果得不到保障。

  三是企业内部相关管理制度缺失。据了解,中石化、中石油等大企业基本建立了油气回收相关管理制度。但一些较小规模的石油销售企业及民营加油站尚未建立油气回收管理制度,甚至一些加油站工作人员对油气回收设施全无概念。

  管理制度缺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企业内部管理方面和人员操作方面。

  从企业内部管理来看,即使建立了油气回收相关管理制度,有的企业也缺乏行之有效管理。如某企业为方便工作人员操作,在末端排口处进行了标示,但令人费解的是,原本卸油时应该关闭的阀门却被标示成打开。另有个别工作人员在卸完油后打开量油口量油。结果之前收集来的油气霎那间全部排放到空气之中,不仅降低了油气回收效率,还污染了空气环境。

  从人员操作来看,加油员的操作是否规范直接影响油气回收系统的回收效率。大部分加油员习惯加油时将油枪挂在油箱口上,并离开加油岛为其他车辆加油。此举不利于油气有效回收。有监测数据表明,不同类型和品牌的车辆在加油时加油口油气浓度是有差别的,油枪集气罩与油枪配合较好情况下油气排放浓度较低,在油气回收装置正常工作下加油口油气浓度最高值不超过100ppm。而在油气回收装置失效情况下加油口油气浓度可达油气爆炸最低限值。

  此外,有些车主经常要求加油员在油枪“跳枪”后继续为车加油,此时导致油枪回收气孔积油,致使油枪气路堵塞,造成油气回收系统功能不良,频繁故障。加油管路滴油和加油喷溅还可以导致油气排放,造成环境污染。

  管理手段应实现多元化

  笔者认为,环保部门在制定相关管理政策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借鉴国外大中型城市先进管理理念。如德国修改其第21号法令,要求加油站加装在线监控系统,确保油气回收系统达标运行。美国则出台强化油气回收法令,从加油站第一、二阶段油气回收方面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油气回收治理情况,有针对性地提高油气回收设施的排放标准,可以更好地控制油气污染物排放。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快出台地方标准,对现有法律法规进行补充,增加对油气回收治理设施排污超标的相关处罚细则,包括如何对违规行为取证。违规行为如“强迫”加油现象、随意打开呼吸阀等。

  建立油气回收排污申报体系。可以将加油站、储油库及油罐车相关企业纳入环保排污申报体系。即要求油气回收相关企业每年以排污申报的方式向环保部门提交申报材料,环保主管部门对上报材料进行审核。

  协助企业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油气回收操作制度及油气回收治理设施维护制度。环保相关部门可以提供技术支持,通过人员培训、政策宣传贯彻等方式,把油气回收工作落到实处。

  加强环保宣传力度。大力加强相关教育、宣传及科技方面的投入。尤其是加强针对加油站、储油库等基层工作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的环保培训,以利于油气回收治理设施有效运行和有关环保法规顺利实施。

  作者单位: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或google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油气回收网 ( 京ICP备09022351号 )

GMT+8, 2025-5-10 07:44 , Processed in 0.10920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