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回收|论坛 - 油气回收技术|论坛
标题:
《油气回收技术》
[打印本页]
作者:
vru
时间:
2009-3-24 20:48
标题:
《油气回收技术》
这是国内唯一能找到的关于油气回收方面的书,给当当做一回广告吧: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070884
作 者: 李汉勇 主编
出 版 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1-1
* 字 数: 188000
* 版 次: 1
* 页 数: 217
* 印刷时间: 2008/01/01
* 开 本:
* 印 次:
* 纸 张: 胶版纸
* I S B N : 9787122013125
*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工业技术 >> 环境科学 >> 三废处理与综合利用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国内外油气加收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在我国炼没厂、石化厂、油库及加油站等地的应用情况,较全面地介绍了油品蒸发损耗的原因、危害性及控制措施、各种油气回收技术(包括热氧化法、冷凝法、溶剂吸收法、吸附法、腊法以及组合法)的工作原理及工艺流程,列举并分析了几种主要的油气回收技术在炼厂、油库、加油站等地的储存、收发、销售过程中的应用实例,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预测。
本书内容系统、深入浅出、紧扣实际、注重实用,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价值,可以作为炼没厂、石化厂、油库及加油站等工作人员的业务学习资料,也可以作为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参考资料、对一线员工的业务培训资料,还可供大中专院校油气储运专业学生学习和参考。
目录
第一章 油气回收技术概述
第一节 油品蒸发损耗的原因、危害性及控制措施
第二节 油气回收技术简介
第三节 油气回收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第二章 冷凝法油气回收技术
第一节 冷凝法油气回收的原理及工艺流程
第二节 冷凝法油气回收的应用实例
第三章 溶剂吸收法油气回收技术
第一节 溶剂吸收法油气回收的原理及工艺流程
第二节 油气吸收剂及其吸收性能的研究
第三节 溶剂吸收法油气回收的应用实例
第四章 吸附法油气回收技术
第一节 吸附法油气回收的原理及工艺流程
第二节 吸附剂的选取
第三节 吸附法油气回收的应用实例
第五章 膜法油气回收技术
第一节 油气回收的原理及工艺流程
第二节 膜分离材料和膜分离组件
第三节 膜法油气回收的应用实例
第六章 油气回收技术在加油站中的应用
第一节 加油站设置油气回收系统的原因
第二节 加油站的油气回收技术简介
第三节 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的设备配置
第四节 我国加油站在油气回收工程方面的误区
第七章 油气回收技术在洞口装罐过程中的应用
第一节 油船装缷时的油气控制
第二节 洞口运输装缷时的油气控制
第三节 密闭装缷加油系统
第四节 油品装缷过程中的油气回收技术应用实例
附录
参考文献
作者:
rqq1956
时间:
2009-3-24 22:00
1#
vru
书店卖22元一本
作者:
dytang
时间:
2009-5-9 14:03
恩,不错,考虑买一本
作者:
gaihengxu
时间:
2009-7-25 10:02
谁有没有电子版的啊?
作者:
135344
时间:
2010-2-20 14:03
哪里有得买啊
作者:
lygqxj
时间:
2010-2-24 20:58
我在当当网买的,打84折,还不错
作者:
wwz
时间:
2010-2-25 09:27
非常感谢!!
作者:
c0040
时间:
2010-4-9 14:41
较好的入门
作者:
jiaqing
时间:
2010-4-10 00:30
[attach]469[/attach]
作者:
jiaqing
时间:
2010-4-10 00:30
[attach]470[/attach]
作者:
jiaqing
时间:
2010-4-10 00:31
[attach]471[/attach]
作者:
jiaqing
时间:
2010-4-10 00:33
前 言
在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集输、炼制、储运、销售和应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气态烃类VOCs(行业称其为“油气”),对人们的健康、环境、安全以及油品质量等问题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发达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开始了相关的油气排放污染控制工作,目前在设备开发、安装布置、运行管理等方面都已经积累了大量经验,相应的技术、设备及法规也都日益健全。油气排放污染控制是一个涉及到油库、油罐车、加油站、机动车等多个环节的系统工程,任何动其一环而无视其它环节的做法不仅会劳命伤财、事倍功半,甚至还可能会给国家或地方行政部门留下历史性遗患。国内目前仅有北京地区在“绿色奥运”理念的推动下进行了大规模的油气排放污染治理工作,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更令人遗憾的是,上溯过去十多年油气排放污染控制技术的应用和研发历程,国内已经走了或者仍然正在走着许多弯路,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在众多利害关系的左右下,部分高层行业决策管理人员无视国外(如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EPA]、美国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CARB])在这方面的定位和发展理念,或偏信或照搬;另一方面,部分一线从业人员或盲从于决策管理层或媒体的科普性舆论导向,过于轻信环保效益或经济效益,或纷纷出炉一些自以为具有国情特色的技术方案甚至是专业术语。仅以加油站第二阶段油气排放污染控制为例,奥运期间北京市多数加油站改造采用的进口油气回收处理设备恰恰在美国尚未通过强化油气回收(EVR)认证,而美国1990年版的清洁空气法案修订版(CAA 1990)中已经明确指出美国国内将会逐步取消加油站第二阶段油气回收系统,而全部通过在机动车上安装车载加油油气回收(ORVR)系统实施油气排放污染控制!又如,所谓的“油气回收后处理装置”就是当前国内的一种肤浅认识,国外通称为“地下储油罐的压力管理系统”,包括膜分离、可变空间存储、活性炭吸附等技术;凡此种种,不得不令一些熟悉该行业的旁观人士扼腕叹息。
全书共六章,分别从油气排放污染控制标准的发展和现状、油气回收单元处理技术基础、油品大周转量场合的油气回收处理技术、面向加油站的油气排放污染控制技术、油气排放污染控制技术的工程实践应用等方面给读者一个全面深入、客观公正的论述,不仅力求保证技术概念的准确性,而且兼顾到国内外的最新发展动态,从而给读者留下一个自我判断思考的空间。全书由北京石油化工学院陈家庆教授统稿,朱玲副教授负责第三章并承担了第一章、第五章部分内容的编写工作,张宝生副教授参与了第六章部分内容的编写工作。本书的编写得到了北京市科委“科技新星计划”项目和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之“创新人才建设计划”项目 (PHR200906214)的资助,在即将付梓出版之际还入选了2009年度“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项目”;编著者所在学校的王建宏、李汉勇、曹建树等老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宫敬教授等对该书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中石化北京石油分公司等单位提供了第一手的现场数据;现在北京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的王金惠同学等人在文字录入、图形绘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由于目前国内外此类专业书籍相对较少,在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筛选的过程中,直接参考引用了美国EPA、CARB等行政管理部门以及Vapor Systems Technologies(VST)、Veeder Root、Healy Systems等加油站设备厂商门户网站上的英文资料;部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标准规范及其编制说明,也使编著者受到了较大启发,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该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环境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等专业的教学用书,更是油气排放污染控制技术领域第一本系统全面的技术参考书。编著者希望该书的内容不仅对高等院校的师生,更希望对投身油气排放污染控制行业的相关技术人员、工程建设者与管理者、设备制造商们有所帮助,以共同促进我国油气排放污染控制乃至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进而提高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整体水平。
限于编著者的学术水平和工程经验,同时由于时间仓促,书中的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和专家提出宝贵意见,以使本书在再版中得以不断更新和完善。同时出于节省篇幅的考虑,相关的国内外标准规范就不作为附录而赘列在本书中,需要电子版的读者请致Jiaqingbipt@gmail.com,编著者将竭力协助提供。
作者:
shenyongtaohhti
时间:
2010-4-12 14:24
第一本没什么大用
欢迎光临 油气回收|论坛 - 油气回收技术|论坛 (http://vr5s.cn/v/)
Powered by Discuz! X3.2